中新社長沙3月20日電 (付敬懿 徐志雄)“稻田是長江經濟帶*大的人工濕地,在維持流域生態平衡、降解污染、蓄水防洪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敝袊こ淘涸菏?、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家張洪程20日在長沙表示,將全面推進水稻生產綠色發展、高水平建設“綠色大糧倉”作為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和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重大工程,建設世界*大的稻田綠色生態系統,是永續保障中國“口糧絕對安全”的重要支撐,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當日,由稻米精深加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的“稻米產業創新發展論壇暨新技術新產品表彰大會”在長沙舉行,孫寶國、張啟發、張洪程、胡培松等四位兩院院士及國內糧食領域*學者,聚焦破解稻米產業共性問題展開研討。
長江經濟帶包括上海、江蘇、浙江、湖南等九省二市,是中國*大的水稻主產區,常年水稻種植面積約2.9億畝,總產約1.4億噸,均占全國水稻的65%左右。但近年來,長江經濟帶水稻生產綠色發展面臨著資源環境約束趨緊、水稻生產收益較低、農民種植積極性不高等諸多深層次問題。
張洪程認為,在嚴格保護和穩定水稻種植面積的前提下建設“綠色稻田”,實現水稻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是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斑@是長江流域數千年農業發展史上一場新革命,有許多‘難啃的骨頭’,需要科技、推廣、經營、政策等多方面系統創新?!?/p>
張洪程指出,創新綠色發展科技,需要將“長江經濟帶大面積水稻綠色生產關鍵技術創新”作為“十四五”農業農村科技重大專項,布局建設長江經濟帶水稻綠色產業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而創新綠色成果推廣體系,要將長江經濟帶作為中國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整體推進。
張洪程表示,著力培育綠色生產經營主體、提升綠色生產服務能力、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創新綠色生產經營方式的途徑。創新綠色發展政策,需要完善綠色導向的農業財政、農業綠色保險、稻田生態補償等政策,并建立水稻綠色生產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的激勵政策。
張洪程說,全面推進水稻綠色生產發展是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和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重大工程,必須長期高度重視,不斷改革創新,提高建設水平。(完)
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